•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河南高校

郑大故事胸怀匠人情怀 笔绘历史千秋——记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国强老师

时间:2016年09月08日 信息来源:郑州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日,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国强老师历时5年的一幅油画作品《武丁强盛》,入选了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幅作品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张入围作品,已运送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展示和永久收藏。

进入张国强老师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大小小成堆成摞的画板,有未完成的草稿,也有已经完成的画作,一张朴素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几百张考据而来的史料图片。

油画《武丁强盛》就摆放在办公桌的对面,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宽5.3米,高2.7米的油画《武丁强盛》足足占据了一整面墙,是一幅名副其实的巨型油画。

无论是画作还是历史,都让人震撼

在《武丁强盛》这幅画作中,主要部分是画幅正中央的两辆战车和上面的几位人物。其中位于朱红色战车上男性便是画作的主角武丁。他是商王朝的第23位君主,武丁在位期间中原国力强盛,文明繁荣,“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因此史学家把该时期称为“武丁中兴”。

另外,在这样一幅出征场面的画作之中,还有一位惹人注目的女性角色存在。她身着甲胄,手持大铜钺,站在漆朱战车上,威风凛凛。张国强老师特意解释,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英雄,妇好。

“身为武丁之后,妇好虽为女性却文武双全,为武丁开辟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张国强老师说,“虽然妇好是武丁的三后之一,但她的英勇善战和卓越军事才能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站在这幅巨型油画作品前,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校长刘炯天,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马国强,省美协主席刘杰等学界、美术界的领导和专家,被气势恢宏的场景深深震撼。

“《武丁强盛》结构严谨,色调统一,在人物形象刻画的丰富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画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与大众共性化的观赏要求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河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省文联名誉主席马国强给出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这幅作品在河南是精品,在全国也是精品。

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刘杰说:“这是一幅写实油画,借鉴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无论色彩还是造型,在整体把握上堪称完美。我们常说,目前很多艺术门类有高原无高峰,但我认为,张国强的《武丁强盛》就是全国美术界的高峰。”

千修万改背后 是执着于史实的考据精神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体彩大多为意境山水,讲究形神兼具,意蕴悠长,从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因此在我国的绘画领域,历史画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而且,历史画被称为油画的金字塔尖,耗时之久,考据之繁是难以想象的。张国强老师的这幅画作背景是商代,可考据的史实资料少之又少。所以作画的五年期间,最困难的莫过于对实物的考证。

为了详细了解殷商时期的生活礼仪、穿戴、车马、战争等方面的知识,张国强老师阅读了与殷商有关的大量史书,《礼记》等古籍读了十几本,光是相关论文就读了几十篇,考古所和妇好墓跑了多少遍已经记不清了。

“可以说,这幅画中的细节,比如每个人的衣着甚至头盔,几乎都可以在史书或者出土的同时期文物中,找到出处。”张老师说。仅《武丁强盛》的草稿画,张教授就画了4版,精修数遍,各种配饰的图片也收集了上百幅。

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张国强老师认为绘画作品也可以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身为研究生导师,他鼓励研究生能往历史画的方向去发展,在该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他来说,画画就是最有效的“止痛药”

在创作《武丁强盛》的五年内,张国强老师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放到了作画上面,没有课的时候可以从早上开始画到晚上十点半。为了保持作画状态,他经常待在办公室中,爱人笑称他像是孔子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一般的废寝忘食。

“每天拿起画笔我就以一种喜滋滋的心态开始画画,然后不知不觉就天黑了,才反应过来去开灯。”他说。

由于画作比较大,每次作画时都要借助梯子上下来回,有一次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伤到了肌腱,只能小幅度的活动。他自嘲道,自己从辗转腾挪变得只剩挪了。“每天躺着也是疼,不如忍着爬上去,一画画反而感觉不到疼了。”这件事过后,爱人就和他的研究生一起为他制作了四轮梯子,这把安全度更高的梯子就成为了张教授作画的“专用座驾”。

据张老师介绍,五年的长跑并不是他独自跑完的,有全心全意为他付出的爱人,还有郑大的校领导和美术学院的院领导,都表示了对他的大力支持。河南省美协的领导也给了许多专业上的帮助。北京的专家和一些历史学家都为他的画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画画

自1986年于河南大学毕业后,张国强老师自愿入疆工作,任教于阿克苏艺术学校,在新疆工作16年,培养出了大批的高等艺术专业人才,也为西部地区的艺术教育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张国强老师2001年就调入郑州大学美术系任教了,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各大媒体都曾经对其进行过报道,作品曾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张国强老师对绘画的热情是十分纯粹的,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每天一画”的习惯:晴天的时候画风景,下雨的时候就在室内给人家写生。每天必定一幅画,风雨无阻。

张老师的爱人康老师原本在公司里做设计工作,后来为了支持丈夫创作,就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丈夫的助手。康老师说:“画家应把自己当成一座熔炉,只有潜下心来作画才能练好自己的丹。”

张国强老师但凡创作一幅画,都会像个‘画痴’一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鲜少与人交流。整天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一画就是一整天,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忘了吃。这样,康老师每天都得给张教授送饭,提醒他用餐。一二来去就连楼下的门卫都认识了她。

“他就是这个性格,这一辈子什么都不想,只想做好一件事,安安静静当一个画家。一个人若是能做到这种工匠精神,必学得心静下来才能做到。”爱人康老师说。在创作的最后两年,夫妻两人连春节的时候都没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专业上的严师 生活中的“暖男”

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张国强老师对学生们的绘画基础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他任务和作业的布置参考了每个同学不同的情况,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没有什么条件可以讲。

不仅如此,每到假期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近段时间个人的研究方向,开学会亲自检查。但平日里他总是面带着微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每次外出写生,张老师都很照顾大家,是一个十足的“大暖男”。

王梦茹是一名美术学院13级的毕业生,令她最难忘的就是张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去九峰山写生,九峰山昼夜温差大,张老师就贴心提醒大家注意添衣, “老师虽然有时候比较内向,但他对我们的爱都表现在行动上了。”王梦茹说。

“老师很和蔼,很少发脾气,有一次,由于师姐的毕业创作进度比较慢,效果还不是太理想,老师严厉地批评了师姐,可见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做的再完美些。”他的学生孙韩方回忆到。

“亦师亦友,兢兢业业,严谨认真,朴实无华。”这就是孙韩方眼中的张国强老师,据他介绍,张老师对每个研究生基础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为张老师认为,先有技后有艺,有了好的基础才能有好的发展,所以他要求每个学生定期总结自己,督促他们多多练习。

张国强老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研究生的自身情况,进行适合他们的指导,在共性的基础上产生个性。张老师的授课风格朴实无华,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一如既往的用心与投入。

   “他不怕学生把他的知识学走,反而时刻期盼着学生能超越他。”孙韩方说,“他不仅是专业上的严师,更是人生路上的益友。”

“起初,画画是我的信仰,到后来慢慢的这份兴趣就变成了志趣,我坚守这份志趣,能够从中得到创作的快乐。”张国强老师说。(学生记者 王静 折辰慧田伟秋 撰稿)       

     

                               张国强老师油画作品《武丁强盛》

     

                                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国强老师

上一篇: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三督导组联系单位召开党风党纪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军委大学生军训工作调研组来我校检查指导新生军训工作图
(作者:佚名 编辑:郑州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