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河南高校

信仰装扮农民的精神世界

时间:2016年02月28日 信息来源:河南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信仰装扮农民的精神世界

编者按: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以“挑战青春、万众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来自两岸三地的528所高校、1569件作品由各省区推荐参加角逐。经过层层选拔,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我校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参赛作品《农民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转型期间农民信仰选择行为研究》获得一等奖,在寒冷的冬季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那是大一社会学的第一节课,指导老师田丰韶介绍了关于“挑战杯”比赛的基本情况,谈起了自己的调研经历及科研成果。田老师的讲解在激起同学们的惊讶、吸引大家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位同学对科研及“挑战杯”的兴趣。她,就是此次荣获一等奖的团队负责人董贝贝。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萌生了参加“挑战杯”的想法,董贝贝便立即着手准备。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相约,组建成一支团队,并请田老师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开启了调研之路、“挑战杯”之旅。“勤奋努力、思维活跃、耐心认真,作为我们的队长,从组建团队到联系老师,从确定课题到走访调研,从作品创作到参赛获奖,她承担了太多。”团队成员胥俊凯谈到队长时说道。

根据大家的兴趣及时政热点,老师从他们报送的一份写有十几个拟定主题的“菜单”中选择了两道“菜品”,让其自主决定,最终神秘的“宗教”被大家确定为研究主题,方向为转型期农民的精神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河南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的精神世界没有人过多地关注。”胥俊凯说道,“特别是农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应地也处于一个转型期,并且农民的思想意识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部分入手,是因为挑战杯虽然需要创新,但是更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大一到大三,四个学期,六百多天,他们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泡在图书馆看文献不分昼夜,枯燥的文字与他们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人的节假日都在玩耍中度过,而我们的节假日却在海洋中游泳,只不过那是资料文献的海洋。”想到当时的辛苦,团队成员调侃地说。

不要眼中只有结果  过程一样重要

为了寻找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他们集体深入乡村进行为期八天的调研活动,队员们都是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晚上八点多访问结束以后再回到住处一起整理走访资料,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当时正是八月最热的时候,大家两两组合,轮流采访调研,女生也不例外,八天后回来我们都晒得像去海边逛了一圈。”胥俊凯开玩笑说。

一路调研,收获虽多,但过程却也格外坎坷。 “我们曾走访过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奶奶,老奶奶耳背听不清我们的提问,队长董贝贝就一遍遍地向老人重复,直到听清为止。老人的回答断断续续的,有些方言还听不懂,需要我们回来一遍遍整理。”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倾听、细心与耐心。

而当大家辛辛苦苦带着调研报告交给老师审阅时,却被田老师一口否定。“当时我们队长都哭了。”大家心情都很沉重,甚至对自己的出发点产生了怀疑。后来在田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加班加点改报告、讨论结果,翻阅学习硕士论文和古今中外的有关宗教信仰书籍,不断将语言专业化,深入挖掘主题,寻找更加新颖的角度,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创作出新的作品,终于获得了学院老师的一致肯定。

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准备,他们终于等到了“进京赶考”的时刻。11月,队长董贝贝携作品,牺牲自己的考研准备时间,带病和队员们前往广州参加全国总决赛。  

全国比赛的现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同台竞技。为了减轻团队成员的压力,带队老师不断同他们交流,跟踪指导,及时提出建议。校党委副书记王凌代表学校不断给队员们加油鼓劲,给予了参赛队员莫大的鼓舞和动力。

在答辩环节中,他们遇到了同样是研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领域问题的队伍。“因为时间有限又要避免重复突出新颖,我们队长巧妙地以‘前面的队伍说的很好,而我们有更好的地方’来取其长处,再加入我们自己的特色内容,顺势作答,赢得了一片好评。”胥俊凯笑着说道。

决赛时,评委老师游走于赛场中,各团队便纷纷上前争取老师前往其展台观看的机会,队长董贝贝更是一马当先,先后抢来三位评委老师指导其作品。最终,他们不负众望,拿下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一等奖。当听到结果宣布时,董贝贝喜极而泣,泪水中饱含着他们这一路付出的辛苦。

“明确的目标,充足的专业知识,团队凝聚力以及坚持是我们这次成功的经验和秘诀。”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时,团队成员回答道,“我们几个2012级的成员目前都在准备考研,今后会继续深化研究这个课题,为农民的精神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花三年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默默付出的过程,这期间他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科研上的知识与方法,更多的是为人处事的法则,而学会团队合作便是最重要的一项。用厚积薄发的力量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用积极热情的态度感染周围的人,用哲学态度指导科研和生活,运用团队的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科研是一份事业,以其为轴,以此为生,正如“挑战杯”这个名字,这次经历就是挑战青春、挑战自我的过程,用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看梦想最终开花结果。


上一篇:黄永伟以“蜗牛精神”走好教学科研之路
下一篇:教学督导组松晚翠方深
(作者:佚名 编辑:河南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